在季风交替的关键时期,渔业局正以前瞻性的布局和积极的措施,确保全国鱼类供应的稳定,为民众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保驾护航。面对东北季风高峰期可能带来的渔获量减少,渔业局总监拿督阿南胡申近日在接受马新社采访时,详细阐述了渔业局的应对策略与未来展望。
据阿南介绍,受季风高峰期恶劣天气的影响,2024年12月和2025年1月的渔获量预计将有所下滑,分别减少至9万1957公吨和8万8026公吨。这一预测与市场上鱼类供应减少、零售价格上涨的趋势相吻合。然而,阿南强调,尽管面临季节性挑战,渔业局已与相关利益方紧密合作,共同监控和管理鱼类的生产和分销,以确保供应稳定。
值得注意的是,随着2025年2月和3月渔获量的逐步回升,零售价格也有望相应下跌。阿南透露,预计2月渔获量将回升至9万3845公吨,3月更是增至11万1259公吨,为市场带来充足的鱼类供应。
在谈到具体鱼类品种时,阿南指出,尽管甘望鱼、甘文鱼、硬尾鱼、泥鳅、非洲鱼、沙丁鱼、巴丁鱼和金线鱼的捕捞量有所减少,但得益于水产养殖活动的补充,如非洲鱼、泥鳅和石甲鱼等品种的养殖量,以及渔业发展局(LKIM)通过区域渔民公会(PNK)储备的1600公吨冷冻鱼,鱼类供应仍足以满足国内需求。
为确保市场上的鱼类供应及价格稳定,渔业局将继续致力于监控和管理国家渔业资源。阿南呼吁商家保持理性定价,避免不合理的提价对消费者和整体市场造成负面影响。同时,他也提醒消费者理性消费,不要囤积过多库存,以减轻市场压力。
“政府将继续确保为所有人提供充足和可负担的鱼供。”阿南表示,渔业局将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一宗旨,通过科学管理和创新策略,应对季风交替带来的挑战,为民众提供稳定、优质的鱼类产品。
面对未来,渔业局正以稳健的步伐前行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“民以食为天”的深刻内涵。在季风交替的考验下,渔业局的应对策略不仅展现了其专业性和责任感,更为全国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。
本文由小啦全球充 www.95cxmd.com马来西亚话费充值提供。